80年代,心態學界發展出成人依附理論。
我們開始知道,依附連接發生在所有的重要關係裡面,並不是今天我們長大了,我們不需要吃奶了,不需要換尿布了,就不需要依附鏈接。
依附理論的相關研究,給關係的治療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它告訴我們:需求從哪裡來?我們如何做好?我們的需求又是如何演化的?我們為什麼會在關係中覺得不滿意?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依附理論是怎麼影響我們的關係吧。(情感困惑加導師/信,一對一分析)
一、我們的需求從哪裡來?
大家可以回憶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物世界。
比如裡面的小熊,從出生到長大,它們父母會做什麼?給它們提供食物、餵飽它們,保護它們安全和教會它們生存技能。還有讓它們的兄弟姐妹練習打架和防衛逃跑的技能。
依附也是一樣的,它是與生俱來的需求,是動物求生存的本能,我們不能選擇要還是不要。
二、依附需求是如何轉變的?
可是我長大了,我不需要媽媽或者女朋友給我做飯,幫我提供食物,那麼需求就消失了嗎?
其實沒有,只不過用了另外一種方式表現出需求。
這樣可以讓我們在伴侶的身邊都得到照顧。在關係裡面,比如說,成人的情侶,他們可以怎麼照顧對方?
比如講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生活上的照顧:
你今天在外面吃飯,吃了一個特別好吃的菜,你打包一份帶回家,這個叫不叫照顧?
這個照顧的意思是,你有快樂的時候你會想到對方,和對方去分享。
或者是說,每一次天氣變冷了,就發現車的抽屜里會自動出現手套帽子,這個也是照顧。
或者是每個月車子按時被清洗乾淨,這個是不是照顧?
那麼保護呢?
我和你媽吵架的時候,你沒有站在我這邊。你跟別人打架的時候,有一個人在你的旁邊,並肩作戰,給你力量,這個不是保護是什麼?
所以這個是我們在關係中需要的,並不因為我們長大成人了就不需要了,只不過變得不是那麼頻繁的需要。
而且也不會變得特別的直接,如果現在四五十歲了,某天和朋友吵架,我們是不可能說:我要你現在打電話過去罵她。
三、依附需求沒有被滿足會怎麼樣?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生活中的兩個人,會因為一些事情導致情感破裂。從依附需求的角度來看,實際上都是沒能滿足對方的依附需求。
曾經做過的一次諮詢當中,一對夫妻帶着孩子出去吃晚飯,然後吃完飯就在等公交車。
太太轉身背對馬路,看櫥窗里的商品,然後看着看着,就聽到了公交車的聲音,發現公交車來了,可老公和孩子已經上車不見了。她就感覺很受傷,她覺得先生只在乎孩子,不在乎她。
於是,她做了一段時間的諮詢。終於,關係有了一點改善,大家吃了頓飯,然後先生居然跑了。她就回家大吵一架,要跟他離婚。
他先生解釋說:公交車來了,兩個孩子跳上去,然後先生是有回頭喊他的太太,但是她沒有聽到。他就覺得,孩子已經上車了,要保護孩子。孩子自己會上車。
可是這個不是太太的感覺,太太覺得這些都是藉口,你不在乎我,我有沒有上車你都不知道。
妻子被重視的心態需求就沒有得到滿足,關係的裂縫就產生了。
四、需求會有哪些?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無法滿足自己所有的需求。
誠然,一個人可以有強大的經濟能力,但是我們也有深層次心態的需求,這些深層次的心態需求有:被支持、被欣賞、被理解、被尊重、被關注等等。
五、我們並不是沒有需求,只是沒有啟動。
通常,我們不需要別人的安慰,也不需要時刻的保護。
我們沒有24小時的需要,一般是在三個情境依附系統會被啟動,在這個時候,我們會感到特別恐懼和不確定。
就像現在你坐在辦公室里會希望你的配偶三分鐘給你傳一個短信,我想你,愛你。這在某些時候又會覺得很假又很煩。
第一,當我們的生活或關係產生改變的時候,才會啟動依附的需求。
對伴侶來講,生活或關係產生改變的情形,是什麼呢?有以下:
工作調動;
生病;
婚變;
外遇;
生小孩;
搬家;
破產;
中彩票;
買房;
講話冷淡不耐煩;
分配的時間越來越少;
兩人之間親密的夫妻生活沒有了。
第二,關係的不確定性增高。
不確定性高的時候,像很多外遇回頭的人,為什麼說另外一個人要一直翻舊賬?會有這麼多的負能量,提及這些不愉快的事情,過去就過去啦,我已經回來啦。
因為這些外遇的背叛,關係的不確定性高。
比如說,我怎麼知道你真的回來了?
我怎麼知道你說的「你愛我,你沒有想念他」是真的?
以上的情況,是不是都是不確定?
所以當不確定性高的時候,他依附的需求就特別高。
我們可以看到,在關係出現危機時,就是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事後,我們應該思考和了解對方的內心需求,把每一次鬧矛盾的機會,都當成是發現對方內心需求的機會。
危機就是危險加機遇,當我們在爭吵過後,也應該有深入的交流,我們各自需要的是什麼?又需要對方如何去做?按照這樣的思路分析,感情才能避免越走越歪。
文|諮詢師·盧博
評論列表
我一直有關注,真的很有幫助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