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之家中,夫妻離婚並不是兩個人的事情,作為父母,應該關心孩子的想法,應當關注孩子的心態健康。因為,從子女角度出發,無論父母關係怎樣,都不希望有誰從這個家脫離出去,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夫妻離異了,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多少是有影響的。那麼有怎樣的心態案例分析呢?有什麼心態輔導案例呢?
一個學生說:「老師,雖然我早就厭倦了父母間無休止的爭吵,希望他們分開,可如今爸爸媽媽真的離婚了,我還是感到很難過,很傷心,感到心裡空空的,像一個沒人要的孩子一樣!可是為了不讓媽媽擔心,我仍然每天堅持來上學,但我真的學不下去。」
心態案例分析: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正是在人生的苦難中,我們不斷地發現自己的力量。這位中學生由於對父母離異事實的不接納,對自身力量的不確定,產生了焦慮、擔憂、煩悶、委屈的情緒,造成情感低落,學習功能受損。
一、心態案例
1、輔導方法:
1.1、對於心態輔導案例,首先使用認知療法,通過改變思維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引導他體驗自己的情緒體驗,難過和傷心背後的言說,「我希望他們離婚,應驗了,都是我的錯」的負疚感,家庭解體愛就喪失的絕望感,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自卑感,自己無力改變這一切的挫敗感,希望已發生的事情沒有發生的幻想破滅感,我將用心態案例分析幫助他一一調整這些不合理信念,改變負性自動想法,接納父母離異事實,尊重父母的選擇,知道不是自己的錯,家庭解體但血脈相承,父母的愛沒有變,生活也許和別人不同,但幸福可以和常人無異。
1.2、使用完形療法的心態案例,引導他和內在自我對話,尋找自己處理問題的內在模式,由自我攻擊、自我否定、索取愛到發現自己的力量和價值,付出愛,嘗試多種愛父母的方式。通過分析他主動求助,不讓媽媽擔心,學不進去有焦慮,讓他接納自己寶貴的積極的擔當的自我。
1.3、調動社會支持系統的力量。作為心態老師,理解、接納、陪伴、關愛他,給他溫暖和支持。幫助父母認識到要麼有好的婚姻,要麼有好的離婚,離婚後也應多關愛孩子,引導老師和同學對他多肯定、認可,幫助他形成積極的鏡像自我,實現社會化。
2、輔導效果:
2.1、接納父母離異的事實,克服情緒焦慮和學不進去的問題。
2.2、 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發現自我的力量和價值,融入集體和學校生活,做最好的自己。
評論列表
寫的東西感觸很深,對情感上幫助很大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