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助感是沃柯博士為了解釋受虐婦女不能主動終止暴力婚姻的原因而提出的。無助感這一詞最初來源於心態學家馬丁·沙利格文在60年代的一次試驗。形成將來結果也不可控的期待,結果不可控的認知使人覺得自己對外部事件無能為力或感到無所適從,自己的反應無效,前景無望,即使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果,也就是說:結果不可控認知和期待使人產生無助感。有一種無助感會使人更加的沮喪,甚至開始逃避生活。
患者形成了自我無能的策略,最終導致他們努力避免失敗。他們力求無法實現的目標,他們拖延作業,或只完成不費力氣的任務。他們沮喪,並以憤怒的形式表現出來。
(情感困惑加導師/信,一對一免費分析)
患者形成了自我無能的策略,最終導致他們努力避免失敗。有一種無助感會使他們力求無法實現的目標,他們拖延作業,或只完成不費力氣的任務。他們沮喪,並以憤怒的形式表現出來。
常常會把無用感與無能靈感概念弄混,這兩則皆為不同。無用感是常見於退休後的老年人和內源性痛苦症患者。老年人的離退休綜合症是一種複雜的心態異常反應,主要表現在情緒和行為方面。
內源性痛苦症患者常伴有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以消極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患者心境低落,與所處的境遇不相稱,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狀態,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及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然而,無能力感是常見於適應障礙,發病多在應激性事件發生後1~3個月之內,患者的臨床症狀變化較大,主要表現為以情緒和行為異常為主。適應障礙是因長期存在應激源或困難處境,加上病人的人格缺陷,產生煩惱、痛苦等情感障礙,以及適應不良行為(如退縮、不注意衛生、生活無規律等)和生理功能障礙(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並使社會功能受損的一種慢性心因性障礙。
當無助感湧上的時候,應將學會放鬆緩解的方法,如以下三點:
1、充分理解習得性無助的成分。
2、發現根本的信仰,以及引起自我挫折不足的歪曲知覺。
3、改變、駁斥歪曲信仰的方法,減少認知、情感、動機的虧空。
總之,習得性無助的重要的矯治策略是元認知、問題解決、示範、自我談話、自我控制、自我評價,無助感湧上時就再也不害怕。
熱門文章推薦:
精神緊張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開會發言緊張怎麼辦 4招克服緊張
控制情緒: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評論列表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