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中兩個人門當戶對,勢均力敵是一種平衡關係。如果對方的條件比自己好,這樣的關係該怎麼相處呢?簡愛情感在本文分享一個案例告訴你。
一、情感諮詢:他條件比我好是分手的理由嗎
我32歲,去年從三線城市跳槽到上海,本科畢業8年了,我這個年齡是在不斷相親的年紀,我也一直這樣做。(情感問題加導師/信:)上個月談了一個分手了,從認識到戀愛到分手,也就一個月的時間。
我是農村出身,長得還可以,年收入15萬,他研究生,縣城人,在上海年收入25萬,他比我第三者歲,他家裡可以拿出70萬首付,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覺得我的條件不如他而離開我的。
我覺得自己再也找不到像他這麼好的條件了,長得帥,學歷高,又可以拿出首付。
其實,我不是一個物質的女生,我希望可以跟男生一起付首付,雖然我才攢了10萬塊錢。
我很困惑,是不是我的條件就不要奢望找像他一樣優秀的人了?
我到年底會攢夠20萬,如果今年還找不到對象,我計劃先在崑山(到上海20分鐘)買個小公寓,因為上海買房限購……
二、情感解答
收到你的故事,我內心非常感動,你從三線城市跳槽到上海,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越過越好,我們都應該為你這樣努力奮鬥的人生而鼓掌。
我們也特別希望,你能夠感受到我們的祝福與支持。同時,也把這份祝福,給到所有想去往一線城市或者更好地方生活的人們。
更好的地方,不是一定要去往一線城市。一個人從農村出來,去到一個普通的城市,又或者從一個普通的城市,去到一個二線城市,這些都是努力向上的過程,都值得讚賞。
接下來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應你的故事:
第一點,叫做「北京歡迎你」。
雖然你故事裡提到的是上海,但是所有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都給予了我們每一個人機會。
出生地不是我們能夠選擇的,但是去哪裡生活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就像故事的女生可以從三線城市跳槽到上海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有可能去往一線城市生活。
我特別喜歡深圳的一句俗話:來了都是深圳人。
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無限的可能,正是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幸運,也是生活在這個時代最大的機會。(情感困惑加導師/信,一對一免費分析)
第二點,為什麼要去這些地方生活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人生規劃這種戰略層面去思考。
限於篇幅,我就舉三個例子:
第一,關於交通
你會發現一二線城市有地鐵,而地鐵這種交通方式,可以讓一個普通人有尊嚴又迅速地抵達這個城市任何一個角落,做任何事情。
四通八達的地鐵網絡,就是一個城市文明的象徵。
當然,還包括其他城市文明,如更多的配套設施,休閒娛樂等等。
第二,關於醫療
以我的老家為例,我很愛我的家鄉,但這樣一個三線城市的醫療環境直到現在都令我印象深刻。
以前我家裡的一個親戚就是因為在當地沒有很好的醫療環境,缺乏搶救的有效醫療設備,最終遺憾離世。而如果他當時在上海,或許就能及時挽回一條生命。
這也是大城市在醫療方面所具有的壓倒性優勢。
第三,關於教育
三線城市和一線城市之間的教育水平差距有多大就不說了,只說在我的老家,農村的初中和市區的初中之間教育差距就很明顯。
我印象非常深刻,當我剛上高中時,我驚訝地發現,我的英語比我同學差那麼多。
我整個小學沒有學過英語,直到初中才學了三年英語。
但是我所有在較大城市上學的同學,他們都是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英語的。
這六年的差距有多大?可想而知。
其他方面我不再一一舉例了。
總之,我們一定要能夠清晰地判斷什麼是好的生活,並且絕不放棄對美好的追求。
就像我們響應的號召一樣,這就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們就應該去嚮往美好生活,而不是沒吃到葡萄,就坐在那說葡萄吃起來也就那回事,這是我需要在這裡澄清的。
第三點,如果我們去往一線城市,那在能不能留下來的問題上也不要自欺欺人。
什麼是可以真正的留下來?
我認為有選擇留下來的能力叫做「留下來」,當你可以選擇在上海居住,也可以選擇回老家居住的時候,這時候應該稱你有能力留在上海。
而不是說:現在限購,我想在崑山買房,就這樣先待下來。
這種環京、環滬,在一線城市周邊買了房並不能夠叫「留下來」。
我沒有辦法幫你決定在哪裡買房,但我要告訴你的是,不要把別人的宣傳拿來騙自己。
比如說,到上海20分鐘,這是房地產開發商的說法,這不是你真正的生活。
你真正的跨城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想必你現在的收入也不夠買一個上海牌照的車每天上下班開,對不對?
這樣的情況下,你首先得搭乘一個公共交通到崑山高鐵,然後坐高鐵過去;
又或者是通過一連串的地鐵換乘,或是別的方式。
這樣從你家裡出發到上班的地方,比較常見的通勤時間是一兩個小時,這還算是比較好的。
我見過在北京周邊跨城上班花兩個小時以上的都有。
你想,你一天要花四個小時在通勤路上。我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叫做「精疲力盡」。
你現在可能想的比較好,但當真正的跨城生活展開的時候,你會發現那是每一天的折磨。
一個城市的好,只有你居住在這個城市裡才能得到。
真正的跨城生活,可能適合的是那些有錢有閒的人,他們就像候鳥一樣飛來飛去,那是享受生活。
而在奮鬥的年紀選擇跨城生活,可能就是折磨。
第四點,究竟怎麼留下來?
一般而言,外來打拼者留在一線城市或二線城市,最常見的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自我奮鬥,通過不斷提升自己的含金量,花5到10年在一線城市站住腳,這是比較常見的。
而你這才是第二年,抱有這樣的期待是不現實的,除非你本身就特別優秀,你只是想換一個城市生活。
但你這是跳槽而來,應該先做好留下來所用時間的規劃。
對大部分人來說,沒有一個大城市,是不需要花數年時間積累就能留下的。
第二種,就是像你說的,找一個可以拿出首付的人共同生活,共同奮鬥的人一起打拼下去。
第三種,是找一個當地人,跟他建立家庭關係。
在這三種情況里,你的情況比較符合第二種。
但我覺得這段關係並不符合。這段從認識到戀愛到分手也就一個月時間的關係,並不是一段可以拿來比較的真正的關係。
一段真正的關係是:一個男人他跟你求婚,或至少他願意長期跟你生活,願意跟你有長期的人生規劃,你們在一起共度一段時光。
這個時候你要看到的是誰願意跟你在上海結婚,或誰願意長期跟你共同生活在這裡,這才叫留下來,或者叫一個可以比較的關係,而不是簡簡單單地說:我們談過一個月的戀愛。
這次戀愛只能說是你們在上海灘的一段緣分。
但你要清醒地意識到,這個緣分,它不是一種可以讓你真正留下來的關係,不要拿這段關係去跟真正可以讓你留下來的關係做比較,這是兩件事情。
不斷地相親,不斷地分手,說明高不成低不就,這也是你一定要清醒地意識到的一點。
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從去年到現在,誰真正願意跟你結婚?誰願意讓你留在這裡?且不說房產證上加不加名字,就是跟你結婚,讓你留在這裡,不用再自己租房的男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才是一個真正可以用來比較的對象。
第五點,我特別想鼓勵每一個嚮往美好生活的人:時代給了我們無限的可能,但是我們不要自我欺騙。
比如說,「因為上海限購,我就想去附近的地方買房」。
那上海也有法拍房啊,雖然麻煩多一點,不確定多一點,但是你也可以買。
事實上就是因為你自己的預算不夠,還有你不斷地相親,沒有找到這個合適的人。
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我們只要不自我欺騙就行了。
面對人生,我們可以從一個起點開始去努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況且這種城市的遷徙不是我們這一代人就一定要完成的。
比如你哪怕回到了老家去努力建設美好生活,這也是可以的。也許你的孩子,將來會有屬於他的機會走出來。
我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尊重不同生活方式,但一定要保持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祝福每一個為美好生活嚮往奮鬥的人,也想提醒大家要正視真相,只有面對真相,才有可能得到美好生活。
如果你出身平凡,和我一樣來自普通的家庭,甚至來自農村,那你要知道我們的起點本來就比很多人低。這時候要想去往一線城市或者二線城市生活,不僅要抓住時代的紅利、時代的機會,更要付出超額的努力。
本質上,要在一代之內追平別人花了兩代人或三代人的努力,那一定是超額的努力,這相當於我們要去完成我們父輩,甚至祖輩應做的努力。
我們的努力是在為我們的父輩、甚至更上一代的起點去買單。
超額的努力,就是要花出相當於人家兩代,甚至三代人的心血,才能夠得到別人現在的生活,這是公平的。
每一個時代都給了我們機遇,每一個起點也給了我們不同的努力方向,所以我特別想祝福大家,支持大家去追求美好生活。
最後,我特別想邀請:
所有從農村或者是一個小鎮,或者是一個小縣城,去往一二線城市奮鬥,並且已經成功定居下來的人現身說法。
在評論里告訴我們,你是如何做到留在一個城市的?
因為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夥伴,我特別渴望看到我們的公眾號裡面,或者說我們微博上的夥伴們,分享你們是如何通過奮鬥取得今天留在這裡的生活的?
你奮鬥的路徑是什麼?
你奮鬥的方法是什麼?
你現在從事的工作、你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我特別想看見你們,也希望能夠邀請各位夥伴留言,我會給被點讚最多的前三位同學送上我親筆簽名的《情緒日記》一本。
同時,我們還會把大家的評論集結在一起,在我們的公眾號跟微博以及其他平台上分享,以激勵更多的人追求美好生活。
最後的最後,感謝所有分享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夥伴們,我們看見了你們的努力,也繼續祝福你們!
評論列表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求助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