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中國合伙人電影的觀眾,多因其懷舊或者勵志。認為中國合伙人電影這是一部有青春、有夢想、有友誼、有奮鬥的創業電影,含有「中國夢」的寓意。
一、電影中國合伙人
中國合伙人電影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我們製作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商業勵志片,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主演。該片於2013年5月17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土鱉」成東青、「海龜」孟曉駿和「憤青」王陽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大時代下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
黃曉明飾演的成冬青: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土鱉」人物,外表看似自卑懦弱,實則大智若愚。他是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出來後經歷了很多磨難最後獲得了成功。實際上他身上具備很多成功人士所具備的特質,那就是有一種信仰,有一種敢犧牲的精神。
鄧超飾演的孟曉駿:出生於留學世家,精英知識分子。個性張揚、孤傲,是一個有很典型美國性格的人,就是有什麼說什麼,敢於表達自己。在美國潦倒的際遇成為他人生最大的挫敗,到頭來發現是世界改變了他。孟曉駿回國後,心裡的夢想還沒完全碎掉,他變得更加急趕,他總是在催迫成東青,希望新夢想上市,跟那個總希望慢慢的成東青矛盾日深。
佟大為飾演的王陽:一個叛逆的「憤青」,在大學年代肆意揮霍青春,喝酒跳舞,成功泡上火辣洋妞。他是一個在每個階段都活得很精彩的人,成功得算是一帆風順,他是很多人都想成為的那個人。到了很多人開始想玩的時候,他儼然成為千帆過盡的『玩過男』了。
二、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後感
網友給出的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後感如下:
喜歡的人就覺得影片的主題曲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也十分吻合電影夢想、懷舊的寓意,激發了觀眾的共鳴。許多創業成功者也「對號入座」,在觀影后發表評價,認為電影準確還原了時代的特徵和背景,感慨良多。 如同「美國夢」至今未曾在都市青年人中消弭一樣,講述「美國夢」實現或者破滅的故事也會有很多共鳴。
而不喜歡的觀眾也有很多,最典型的說法是:影片販賣市儈成功學。他們認為影片把人生奮鬥簡化成了對金錢的追逐,用某些成功者淺表的經歷,給身在底層的人們畫了一張大餅。其實作為原型的「新東方」本來就是一家提供留學實用技巧的培訓學校。這裡教英語,但不是為了陶冶情操和提高英語寫作能力,而是要造就一塊能應對簽證和申請獎學金的敲門磚。這是一家教育機構,但並不以培養遠大志向和完成人格教育為目標,而是要幫學員在最短的時間內過語言關,殺向彼岸。
在小的情節上,影片也同樣也貫徹着很多「實用主義」思維:孟曉俊帶着「事業」來到美國,等了六杯咖啡的時間見不到「真佛」,痛悟:只有上市才有尊嚴。再比如,女友出國一月就蹬男友,男的如喪考妣,然後認為:人家這麼做是一種坦誠,她完全可以一年後再告訴你。這些情節都準確的刻畫了殘酷的「現實主義」價值觀。「功利」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傾向,有些人宣之於口,有些人默之於心,《中國合伙人》用上市來完成傲嬌,用「買下實驗室」來回擊輕慢過自己的同僚。
影片為當代成功者立傳,並且意圖把影片當作中國成功人士的集體縮影。給活着的大亨作傳,如同給企業家寫報告文學,很難去表現人性的陰暗面,也就無法還原人生的豐富性和複雜性。
影片中的三兄弟之間有過爭執,也幹過荒唐事,但一律淺嘗輒止。影片最大的情感高潮設定在:三兄弟口若懸河地征服美國人,逃過官司,大漲民族志氣。這是用民族主義的敘事策略,遮掩了人性深度的不足。
標籤: 電影中國合伙人 中國合伙人電影 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後感
評論列表
文章我看過,感覺說的挺對的,有問題的話可以多去看看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