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得無厭的意思是貪婪到無法滿足的地步。現在指貪圖名利或金錢之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也形容貪得無厭,最終沒有個好下場。
一、貪得無厭的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得無厭,忿類無期。」
《四遊記·三至岳陽飛度》:「洞嘆曰:『人心貪得無厭,一至於此!』」
明·馮夢龍、蔡元方《東周列國治》:「用民不恤;貪得無厭。」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〇七回:「 鳳姐本是貪得無厭的人,如今被抄浄盡,自然愁苦。」
《鏡花緣》第七十八回:「你左一個雙杯,右一個雙杯,都教人吃了,此刻又教人說笑話,竟是得隴望蜀,貪得無厭了。」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為什麼父親那麼喜歡買土地,那麼貪得無厭!」
二、貪得無厭的成語故事
貪得無厭的成語故事始於春秋末期,周朝的統治分崩離析,各諸侯紛紛獨立,割據一方。晉國是其中實力較強的一個諸侯國。晉國有趙襄子、魏恆子、韓康子、范氏、智伯、中行氏六個上卿。其中,智伯野心勃勃,千方百計地想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先聯合韓、趙、魏三家攻打中行氏,強占了中行氏的土地。過了幾年,他又強迫韓康子割讓了一塊有一萬戶人家的封地。接着,他又威逼魏桓子。魏桓子迫不得已,也只好割地求和。獲得這三位上卿的土地後,智伯得意忘形,以為天下所有人都害怕自己,便又要求趙襄子割讓蔡和皋狼這兩個地方。趙襄子堅決不肯答應。智伯惱羞成怒,脅迫韓康子和魏桓子一同討伐趙襄子,雙方在晉陽對峙了三年。趙襄子採納謀士張孟談的計策,說服韓康子和魏恆子與自己聯合起來,乘夜出兵偷襲智伯,將他殺死。智伯因為十分貪心,形容貪得無厭,永遠得不到滿足,終於落了個亡命的下場。
三、貪得無厭的成語辨析
1、用法
貪得無厭的意思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人的貪婪。
2、燈謎
考上秀才想當官,登上泰山想升天。
3、近義詞
得寸進尺、貪心不足、貪婪無厭、貪無止境。
4、押韻詞
項莊舞劍、恩恩怨怨、文選爛,秀才半、北風之戀、小人之見
5、歇後語
吃了五味想六味;當了皇帝想成仙。
評論列表
差一點就放棄了,幸好遇見你們,真的很感謝你們的幫助!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