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是指同性之間的婚姻關係。在同性婚姻的支持者中,其也被稱為婚姻平等或平等婚姻權。同性婚姻是對傳統婚姻模式的一種創新,體現了現代婚姻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滿足了同性戀人士的結婚需求,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意義。截至2017年,同性婚姻與民事結合在全球五大洲得到同性婚姻合法化,全球範圍內實現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達到29個。
一、婚姻介紹(情感問題加導師/信:)
簡言之,就是把原來婚姻定義中的「一男一女」抹掉。這個定義的支持者喜歡它,是因為它去掉了傳統觀念的束縛,以現代的重視和尊重個體權利的道德觀念來決定同性婚姻的有效。如果社會認同,任何性別之間的關係都可以被認為是「婚姻」,因為即使是國家承認的合法婚姻,也可能不被宗教組織認可。在一些國家,宗教婚姻和世俗婚姻是同時進行的;而在另一些國家,宗教婚姻必須等到政府批發的文件,或者一個法定的儀式舉行後才是同性婚姻合法化的。
二、歷史
中國最早有記錄的關於同性結合的文字出自宋代《太平廣記》中的《潘章》。文中記載的故事發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潘章與王仲先「一見相愛,情若夫婦」,並共度餘生。根據書中記載,當時的結合受到家人的接受,因為當兩人去世之後,「家人哀之,因合葬於羅浮山」。
歷史上第一個被提及的同性婚姻儀式發生在羅馬帝國的早期,並通常被用以批評或諷刺的方式被引用。當時的皇帝埃拉伽巴死路將他一名來自卡利亞的金髮碧眼奴隸希洛克勒斯稱為其丈夫。他還與名為左迪卡斯的運動員在羅馬一場公開的儀式中成婚。(情感問題加導師/信:)
三、傳統衝擊
傳統上,婚姻多是一男一女遵照社會風俗或法律所建立的關係,並用做鼓勵生育的社會或法律工具。傳統家庭則是以傳統婚姻為基礎的社會單位。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人士認為同性婚姻會衝擊傳統婚姻,因為同性婚姻與同性家庭改變了婚姻與家庭的傳統定義。
四、經濟影響
統計數據表明,對同性戀的接受度與經濟發展的基本指標——人均經濟產量關係密切,為0.72。
Mellander的分析顯示,對同性戀者的態度還與其他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指數相關,如創業水平(0.69),生活水平及生活滿意度(0.72),人類發展指數水平(0.55),城市化水平(0.56)等。對同性戀接受度較高的國家大多更加自由,性別更加平等,腐敗問題也相對較少。
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人士指出,由於同性婚姻的家庭無法繁衍下一代,在以同性婚姻為主流的國家將會面對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和生產力下降的問題。
評論列表
挽回一段感情就是挽救一個家庭。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