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事半功倍,一位的講究方法是不行的。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思想決定行動,高效的思維方式才能讓我們的行動效率得到提升,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事半功倍是什麼意思?
一、事半功倍是什麼意思?
功:功效。形容做事的方法,費力小,功效大。 事情比別人用時少,卻比別人收穫多。
事半功倍,讀音shì bàn gōng bèi,漢語成語,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氣,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出自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上》。
(情感困惑加導師/信,一對一免費分析)
戰國的時候,有個大思想家叫孟子,他有很多的學生。 有一次他和他的學生公孫丑談論統一天下的問題。他們從周文王談起,說當時文王以方圓僅一百里的小國為基礎,施行仁政,因而創立了豐功偉業;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苦於戰亂,以齊國這樣一個地廣人多的大國,如能推行仁政,要統一天下,與當時周文王所經歷的許多困難相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後說:「今天,像齊國那樣的大國,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歡,猶如替他們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給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的一半,而獲得的效果必定能夠加倍。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呢!」
二、事半功倍的反義詞
事倍功半、得不償失、捨近求遠、勞而少功、勞民傷財、冷灰爆豆; 這些都是事半功倍的反義詞。
三、如何做到事半功倍?
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情之所以沒法做到事半功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上耽誤了太多時間。好在我們已經了解了如何正確的思考,因此可以用這種方法去精簡整個執行流程,那些對於整體目標意義不大的或沒有什麼幫助的小事上,可以直接剔除。然後把這部分時間分配到對目標影響較大的事情上,並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做到最細。
要知道,任何一家管理有序的大公司都離不開一套合適的管理系統,而這套系統就是簡化執行流程之後的邏輯。稍加修改之後,這套邏輯就是讓我們事半功倍的秘訣所在。
正確的思考,應該是將着眼點立於事情的最終目標上的思維方式,也就是所說的「大局觀」。聽起來很熟悉。可真要做到還真不容易,就像下象棋,高手的着眼點在於棋局的贏面,而不是吃子的多少;儘管吃子多能幫你贏得棋局,但吃子並不是最終目的。掌握這種正確的思考方式,可以讓你清楚的明白自己所要達成的最終目的是什麼,而不至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出於不同的着眼點,事情發展的結果會有很大差異,最常見的就表現在對於事情的理解層次上。就拿「王者農藥」來說吧,想想就多少人為了人頭而被翻盤就知道了,大神和菜鳥立見高下。正確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明確目標,確立着眼點,並以此去布局,這就是事半功倍的良好開端。
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事半功倍,僅憑一個良好的開端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還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深度思考。網絡的高度發展使我們能夠輕而易舉的就能獲得信息,但事物總是雙向性的。發達的網絡不可避免也帶來了一些嚴重的弊端,比如深入思考的能力。正是因為信息獲取的便利性,使我們越來越依賴於網絡,在碰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甚至沒有經過大腦皮層,就開始條件反射似的利用網絡去尋找答案。結果是有些問題可以得到良好的解決,但有些問題卻讓我們陷入了歧途。
由於缺乏對事情深度思考的能力,使得我們輕易的相信了網上所謂「專家、大神」的言論,以至於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是寶貴的生命。魏則西事件的曝光就是很好的證明。事實上,科學合理的決策都是經過個人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並非盲從和輕信某些專家的指導,因為只有你才最清楚自己的處境和現狀。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經過深度思考,就輕易的做決定,那效率越高,結局就越慘。
所以,想要事半功倍,一位的講究方法是不行的。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思想決定行動,高效的思維方式才能讓我們的行動事半功倍。
熱門文章推薦:
精神緊張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開會發言緊張怎麼辦 4招克服緊張
控制情緒: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評論列表
我感覺老師還是蠻好的,上次分手都特別難過,後來聽了情感調解之後,我也很快走出來了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