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用青與藍、冰與水的關係來比喻學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學問,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師更有成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思後人勝過前人。這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下一句。
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思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先出自荀子的《勸學》,荀子用靛青比喻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後起之秀,而用藍草比喻他們的老師或前輩。青:靛青,青色顏料。藍:蓼藍,一種可以提煉顏料的草。靛青是從蓼藍里提煉出來的,但是顏色比蓼藍更深。比喻人經過學習或教育之後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下一句,這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意思。
(加/信,一對一免費分析情感問題)
二、典故
北魏文人李謐學習很用功,在文學博士孔璠門下做學生,勤奮刻苦,虛心好學,提高很快。幾年後,李謐的學問超過了他的老師孔璠,孔璠反過來向李謐求教。同學們做歌:「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
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傑出文章
《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1、節選譯文
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凍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繩,如果給它加熱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即使又曬乾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所以木材經墨線量過就筆直了,金屬刀具在磨刀石上磨過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照檢查自己,就智慧明達,行動不犯錯誤了。
2、節選寫作特點
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覆說明問題,強調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例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設喻方式有時先反後正,有時先正後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多變化,讀來毫無板滯之感。
有的比喻,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有的先設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有的先設比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
四、總結
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青,是指靛青,即靛藍;藍是指藍草——可以用於製做靛藍染料的數種植物的統稱,如菘藍、蓼藍、木藍等。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但比水更冷。荀子用青與藍、冰與水的關係來比喻學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學問,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師更有成就.由於荀子這幾句話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為後人所常用,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有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之味。
熱門文章推薦:
精神緊張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開會發言緊張怎麼辦 4招克服緊張
控制情緒: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評論列表
我感覺老師還是蠻好的,上次分手都特別難過,後來聽了情感調解之後,我也很快走出來了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