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長大後,每當過年回家都是很矛盾的心情。矛盾的是父母總是習慣用過來人的口吻說道,或者是七大姑八大姨念叨誰誰誰嫁人了過得比我好。
一、為什麼有時候受不了父母的關心
每當過年回家,父母關心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漸漸地,我們開始受不了父母的關心。(有情感困惑,加導師/信:,領取一次專業情感分析)
每個人曾經是弱小與依賴的。在兒童期,當父母要求、命令、限制孩子時,出於依賴的需要,孩子壓抑了對父母的諸多不滿。
終於有那麼一天,孩子來到了青春期,生理上的迅速成熟帶來上心態上的獨立與自主的感覺,幼時由於依賴而壓抑的不滿有了表達的機會。於是他們只跟朋友或戀人講心態話而絕不願意告訴父母,會反抗、排斥、疏遠父母,甚至與父母處於敵對的狀態。
你排斥父母噓寒問暖的態度,也許你排斥的並非關心本身,而是由關心喚起的幼時被父母限制而產生的種種不滿。這種不滿成為了諸多叛逆行為的來源,對於青春期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二、為什麼父母們總是很操心
因為他們沒有其他足以牽扯他很多精力的愛好。或者,更直接的說,他們自己不是一個獨立的人。
這裡的獨立,主要是指情感獨立,是不用愛一個人也能體會情感完整的能力。
很多做父母的祖父母的,本身對教育學就不了解,只是依靠自己的本能在和孩子相處,這是問題的直接原因。
很顯然,任何一個人,包括成年人,都有很多值得別人操心的事,所以,你若一心愛他,24 小時操心他一個人絕對不會閒,父母操心孩子是不是過得比我好,是不是過得幸福。
但是,當一個人只有唯一愛的對象沒有其它關注點的時候,當他把全部的心放在他的愛的身上,結果就會是他操碎了心,對方感覺到的卻是負累。這個對方,可能是一個戀人,一個朋友,一個家人,但最普遍的還是孩子。因為孩子無法逃離。
我們社會對情感也應該獨立並沒有清晰的共識,作為過來人要知道,一個人沉迷於賭博或者毒品或者網絡遊戲,社會會給與他壓力,你這麼做是不對的。
在這種氛圍里,操心的父母自己無法理解為什麼不對,孩子也無法拒絕,拒絕就意味着不懂事,要背負不知感恩的壓力。
評論列表
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走出了感情的誤區,真的很不錯!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