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一物出自《六祖壇經》。要如何表述本來無一物這話呢?本來無一物創作背景你造嗎?
一、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全名《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高手於韶州大梵寺施放壇經》,是佛家禪宗祖師爺惠能說,徒弟法海等集錄的有部經典。
是記述惠能一輩子得法傳法的先進事跡及啟導弟子的言教,主題鮮明,文本通俗化,是科學研究禪宗思想起源的重要環節。
《六祖壇經》的主題思想是「見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論,「頓悟見性」的修習觀。說白了「唯傳見性法,出生破邪宗」。性,指一切眾生本具之成佛概率。即「菩堤自性,原本清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雖然南北方,佛性本無南北方」。這一觀念與《涅磐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說相差無幾。
二、如何表述本來無一物
由於其師哥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六祖覺得禪悟不完全,因此吟出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從字面講:菩提樹是空的,明鏡台都是空的,身與心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的空,又如何將會惹塵埃呢?
三、本來無一物創作背景
惠能在曹溪大倡頓悟法門,並認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取民心,見性成佛,用通俗化簡單的修持方式 ,替代繁雜的義學,時興日廣,變成佛家禪宗的正系。惠能不容易書寫,不容易讀經,卻對《金剛經》,《維摩經》,《楞伽經》,《觀無量壽經》,《法華經》,《涅磐經》,《梵網經》非常一目了然。
最開始始於六祖惠能高手受邀至大梵寺開示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法海將這事紀錄名為《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高手於韶州大梵寺施放每卷》。惠能回曹溪山後,教給「無相戒」,故法海於小說名字補好「兼授無相戒」。這時候《壇經》剛開始外傳,別名《六祖寶物記》。
《壇經》在法海手上,早已出了好多個不一樣的手抄版本號。而這好多個手抄本在流抄全過程中,又出現了某些轉變。據《壇經》最開始抄本記述,惠能在大梵寺上台演講時僧俗觀眾達千餘人,其中不乏惠能的高足。在先前後,惠能也曾一度講經,其徒弟在傳抄《壇經》時,通常把自身親耳聽見的惠能講法的內容又加了進來。而詢問筆錄要比惠能囗述慢很多,因此《六祖壇經》中的許多內容應當法海及其別的徒弟過後依據記憶力增選進來的。
評論列表
我感覺老師還是蠻好的,上次分手都特別難過,後來聽了情感調解之後,我也很快走出來了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