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日常生活中常常聽見大家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句成語看着很是高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
一、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是什麼?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原意是:如果這樣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還有什麼是不能容忍的。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極點。
根據孔子為人修養可知其本意並非告誡後人什麼忍或者什麼不忍的觀念,而是慨嘆季氏的背禮之道,以喻後世,僭越之道起於微小。
八佾,宮廷樂舞制,八人一行為一佾,八佾則是八八六十四人,六佾是四十八人,四佾是三十二人。按照周禮制定的禮法要求,應該是天子八佾,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 季氏,即季孫氏,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三桓之首。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春秋末期魯國的新興地主階級。魯昭公應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卻故意打破老規矩,偏要設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樂隊。所以孔子談到季氏時,就說:「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二、是可忍孰不可忍相關典故
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桓控制魯國政權,權勢滔天,尤其是季孫氏位高權重,甚至發展到趕走魯君,攝行君位的地步。魯昭公就被季平子趕到齊國,魯哀公也被趕到衛、鄒、越等地,而魯悼公時期,三桓強盛,公室弱小不堪。
據《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和《漢書·劉向傳》載,季氏可能是昭公、定公時的季平子,即季孫如意。他不僅不把國君放在眼裡,甚至自比天子。以當時宮廷的舞樂隊來說,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魯昭公應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卻故意打破老規矩,偏要設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樂隊。所以孔子談到季氏時,就憤怒地說:「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錢穆在《孔子傳》提供了兩種解釋, 一是說既然僭越季氏可忍為之,那麼逐君弒君亦在季氏可忍而為之列,二是季氏僭越,猶可忍而不治,那麼將來做什麼事,才能不可忍而治之?
根據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我們大致可以猜測到這個成語的反義詞是忍辱負重、忍氣吞聲,或者直接視而不見!
三、視而不見的意思是什麼?
視而不見,指不注意,不重視,睜着眼卻沒看見。是種有意識行為。出處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出 處:《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事 例:視而不見,謂合道於希夷。 ★唐·韓愈《明水賦》。
標籤: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 是可忍孰不可忍 視而不見
評論列表
有情感誤區能找情感機構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心情也好多了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