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認知療法

情感導師 6637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認知療法於20世紀60~70年代在美國產生,是根據人的認知過程,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求治者的不良認知。從而矯正並適應不良行為的心態治療方法,它跟森田療法和人本主義療法是不同的。什麼是認知療法

  森田療法是由日本精神醫學博士森田正馬教授1918年創始的,由他的弟子高良武久博士繼承發揚,至今已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在日本已確認為治療神經症的最佳心態療法,並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

  人本主義療法是建立在哲學基礎之上,通過為求助者創造無條件支持與鼓勵的氛圍使患者能夠深化自我認識、發現自我潛能並且回歸本我,患者通過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識來充分發揮積極向上的、自我肯定地、無限地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潛力,以改變自我的適應不良行為,矯正自身的心態問題。

  認知療法的基本觀點是:認知過程及其導致的錯誤觀念是行為和情感的中介,適應不良行為和情感與適應不良認知有關。認知療法常採用認知重建、心態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進行心態輔導和治療,其中認知重建最為關鍵。

  由於文化、知識水平及周圍環境背景的差異,人們對問題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所謂認知一般是指認識活動或認識過程,包括信念和信念體系、思維和想象。具體來說,「認知」是指一個人對一件事或某對象的認知和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人的想法,對環境的認積和對事的見解等等。例如:同樣的一所醫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認識和經驗,把它看成是一個「可怕的場所」,不小心就會被打針;一般人會看成是「救死扶傷」之地、可幫其「減輕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則可能把醫院看成是「進入墳墓之門」。所以,關鍵不在「醫院」客觀上是什麼,而是被不同的人認知或看成是什麼不同的認知就會滋生不同的情緒,從而影響人的行為反應。因此,「認知療法」強調,一個人的非適應性或非功能性心態與行為,常常是受不正確的認知而不是適應不良的行為。

       正如認知療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貝克所說:「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於適應不良的認知,因此,行為矯正療法不如認知療法。」例如,一個人一直「認為」自己表現得不夠好,連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歡他,因此,做什麼事都沒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認知療法的策略,便在於幫助他重新構建認知結構,重新評價自己,重建對自己的信心,更改認為自己「不好」的認知。認知理論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或哲學觀點,而非來自事情本身。情緒和行為受制於認知,認知是人心態活動的決定因素,認知療法就是通過改變人的認知過程和由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觀念來糾正本人的適應不良的情緒或行為。治療的目標不僅僅是針對行為、情緒這些外在表現,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維活動和應付現實的策略,找出錯誤的認知加以糾正。

  認知療法主要着眼點,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認知問題上,試圖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所呈現的心態問題。「認知」是指一個人對一件事或 某對象的認知和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人的想法,對環境 的認識和對事的見解等等。正如認知療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貝克所說:「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於適應不良的認知。因此,認知療法的策略,在於重新構建認知結構。

  認知療法常採用認知重建、心態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 進行心態輔導和治療,其中認知重建最為關鍵。艾利斯認為,經歷某一事件的個體對此事件的解釋與評價、認知與信念,是其產生情緒和行為的根源,不合理的認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只有通過疏導談論來改變和重建不合理的認 知與信念,才能達到治療目的。貝克也指 出,心態困難和障礙的根源來自於異常或歪曲的思維方式,通 過發現、挖掘這些思維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現實的思維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適應環境。


標籤: 認知療法 森田療法 人本主義療法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11-12 21:11:22

我最近了解了一下,是我朋友給我推薦的,很靠譜,推薦大家情感有問題的可以嘗試一下

頭像
2024-08-23 19:08:08

求助

頭像
2024-08-02 06:08:34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頭像
2024-04-20 04:04:06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添加導師LINE ID:jaqg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幹貨

發表評論 (已有4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