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在青島的公交車上出現了不和諧的一幕:一名50多歲的中年男子看到學生讓座慢,沒有及時給老人讓座,於是發表一些比較尖銳的言論,而在他發表言論的時候,一位已經讓了座的學生看了他一眼,該男子感覺自己受到了挑釁,便對那名學生拳腳相向。
「讓座」只是一件小事,卻每每引發大爭執。而每一次的爭執無非就這兩個橋段:年輕人與老年人的碰撞,道德義務與個人權利的對峙。但是我想說公交車作為公共資源,座位肯定是有限的,誰先上車誰就有座位,而且沒有哪一部法律規定年輕人一定要給老年人讓座。要知道,讓座只是一種美德,而不是年輕人的義務。
接着來看此次事件:看完學生讓座慢挨打跟讓座慢被包子砸身的視頻,我是真為這位中學生喊冤。把自己的座位貢獻出來,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尊老美德的一種體現,不說誇獎,最起碼也應該得到一句「謝謝」。可是結果呢,「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被中年大叔不由分說地「暴打一頓」,這合理嗎?
暫且拋開讓座及時不及時這一問題不談,單看學生讓座慢這一行為,也不至於遭到讓座慢挨打跟讓座慢被包子砸身吧,難道真的就只是因為他的眼神讓你感到挑釁了?ok,即便是挑釁的眼神,那也不至於打人吧,而且打人的行為明顯比眼神的挑釁行為要惡劣的多。
還有個疑問:當那位已經讓了座的學生看了他一眼之後,為什麼他能從中讀出「挑釁」的味道呢?別不是心虛了吧?的確,他讓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這沒毛病,但是在指責別人的同時,他是不是也應該檢討一下自己的行為。
根據報道中所說,他也就是個50多歲的中年男子(58歲,工作:保安),應該還算不上老年人吧,而且我看他也不像是個年老體衰的人,為什麼他就不能給老年人讓座呢?自己不讓座,又憑什麼指責別人?就光從這件事看來,我倒是覺得那句「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的話未嘗沒有一些道理。
最後,我還想再重申一遍: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部法律明確規定年輕人必須要給老年人讓座。讓座,只是一種美德,不是公民必須履行的義務。沒有人能夠強迫別人讓座,而對不讓座者或者讓座不及時者言語辱罵甚至拳打腳踢更是不允許的,不僅不允許同時它還是一種違法行為,是一種道德嚴重缺失的行為,比不讓座的行為惡劣的多得多。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不讓座是我們的利,讓座是我們的權。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應該多些理解,相互體諒對方的難處。年輕人尊老,老年人也要愛幼,如此才能讓社會更加和諧。
評論列表
我最近了解了一下,是我朋友給我推薦的,很靠譜,推薦大家情感有問題的可以嘗試一下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
如果發信息,對方就是不回復,還不刪微信怎麼挽回?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