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心態學,即是在現實生活中,自己與社會及他人發生矛盾及衝突時,不能自覺地解決矛盾、衝突,而輕易躲避矛盾、衝突的心態現象。
逃避是趨利避害的表現,本身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很多人對趨利避害上癮,只要一感覺不舒服馬上就另外尋找慰籍,不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去認知和體驗。
一、為什麼我會有逃避心態?我為什麼這麼任性?
這還不能完全怪你,由於人的潛意識異常強大,比如你主觀意識選擇了吃米飯和牛肉,食物跑到胃裡後,如何消化食物,如何轉化為營養等行為,就不是你主觀意識所能控制的了。這些都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你的逃避心態和行為主要也是潛意識在影響,你的主觀意識無法左右。
1、心態防禦機制
逃避心態學其實是一種心態防禦機制在發生作用,屬於消極式的防衛。用逃避和消極的方法去降低受到挫折時的痛苦感。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每次不想幹活時、不想讀書時,你都要找一些娛樂活動來放鬆,看看電影,玩玩遊戲,讓你暫時逃離壓力的緊迫感。
2、缺乏解決問題的相應能力
有些人在處理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事情時,會產生焦慮感,會迴避失敗的恐懼,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完成,或者是對被控制的反抗。一方面他們想逃避內心的煩惱和恐懼,同時他們也希望獲得他人的關注或者幫助。
3、伴隨拖延症的出現
鑑於前面兩條的原因,產生的壓力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拖延。也有人說過有壓力才有動力,不過當你的能力值低於你要面對的事情,同時壓力值又高過一定水平,就會讓你產生焦慮感、逃離感的負面情緒。而這樣的負面情緒會大量消耗人的意志力,人的意志力也像人的體力能量一樣是會被消耗掉,一旦用完,意志力就會被瓦解,就會陷入需要放鬆的來緩解壓力的局面,而放鬆之後還是沒解決問題,壓力再次來襲,事情無限拖延下去。
這是能力不足或受到太多誘惑導致分心的拖延,還有一種拖延。
4、缺乏自信
這也是最核心原因,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甚至是自我暗示自己做不到,認為不能成功,不如乾脆不做了。雖然現在存在壓力,但可以選擇逃避玩遊戲來釋放,那如果選擇花時間學習來改變自己,這個過程可能更痛苦。
有研究調查發現,人要想做成功事情,自信心態占了超過50%的因素。自信的人雖然也會有壓力,也會有拖延,但和不自信的人比起來最大區別,就是他們懂得如何快速的調節自己的情緒和精神狀態,懂得調動自己的意志力和其他資源,主動性的改進問題,而不是像不自信者一樣一直逃避問題,逃避的問題是永遠不會自己解決的。
二、逃避心態怎麼克服?
1、逃避心態最大原因是內心自卑,超越自卑,提升自信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2、善用解決拖延症的工具
先從每日早起開始,而且是比你平日要早起1-2小時,具體方法參考《4點起床》這本有趣的教你如何重新調整人生和時間的書籍,目的是更好的利用早晨的黃金時間。
因為一起床到10點半前這個時間段,精力是最充足的。人的注意力、意志力、精力和體力一樣是有數量上限的,並且會隨着體力的消耗而消耗。所以,在這個時間段里,你把一天當中最重要的3件事做完,你一整天就會相對輕鬆,和不會焦慮。
在這樣的輔助手段下,同時排除其他干擾(工作時,關閉所有社交通訊工具,不相干的資訊網頁),可以比較快速的幫助你進入心流狀態,所謂心流,就你能心無旁悸的做一件事情到了全神貫注的地步,並且本能反感別人的打擾。如果你在工作時能進入這樣的狀態,就會效率奇高,甚至會感到一些精神愉悅感。
3、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藉助外力幫助自己提升能力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
引用個小故事,一個小男孩在院子裡搬一塊石頭,父親在旁邊鼓勵:「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來!」但是石頭太重,最終孩子也沒能搬起來。他告訴父親:「石頭太重,我已經用盡全力了!」父親說:「你沒有用盡全力。」小男孩不解,父親微笑着說:「因為我在你旁邊,你都沒有請求我的幫助!」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那個小男孩,只知道用自己的有限能力去做事,而如果你要達成目的,可以有多種方法。第2種方法能實現的前提是在你個人能力範圍內,或挑戰性不高的事情。而如果是遠遠超出能力範圍,那你就變得很無助,焦慮。而此時尋求高手專家的協助,肯定是最好、最快、最省事的。專家們在他們所在的領域已經投入了足夠多時間與精力來研究此類問題,並處理過一定數量級的案例。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案也一定能解決一定受眾人群的問題。
在最後我想說,逃避心態怎麼克服,要靠自己的動力去解決,三管齊下,會大大緩解你的精神壓力,人一旦處於放鬆、能應付自如的狀態,就容易把要解決的事情處理好。就像你怕很高的樓梯,終於可以從頂部坐滑梯順勢而下了。
解決逃避心態問題並沒那麼難,只要你有豁出去解決問題的勇氣,配合使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問題會迎刃而解。
評論列表
我對比過很多家,你們家的服務真的很不錯,很慶幸選擇你們幫忙挽回!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