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人們生活得更加隨性,因此也出現很多心態疾病。現代社會患有拖延症和囤積症的人最多,拖延症的人做事拖泥帶水,認為拖拉一點也無妨。而囤積者有收集癖號,而且收集的東西毫無價值意義。那麼你是這樣的人嗎?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這兩種心態疾病。
一、拖延症
拖延症指的是非必要、後果有害的推遲行為。這個詞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心態學或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常常是一些深層問題的表現。
拖延症表現為沒有自信,因為每次完成任務都達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對自我能力的評估會越來越低。有些人表現為很忙,我一直拖着沒做是因為我一直很忙,做事拖拉一點也無妨。
這一類人的對抗壓力很弱,因為每天壓力很大,所以做事總是拖泥帶水。你催我也沒有用,事情拖拉一點也無妨,我準備好了自然會開始做。
要調整這個不良心態,最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態度,要按照計劃去做事,做事情不要拖泥帶水。
二、囤積症
囤積者通常具有處理信息方面的障礙。比如他們通常高度走神,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的症狀,這些病症導致他們很難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而不被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是分類的。我們把物品分成類別,用這一體系來保存和提取物品。囤積者則很難加以分類。他們好像是按照視覺和空間來組織生活的。
囤積者記住的是上次在哪兒看到一件東西。依賴分類體系的人只需要記住某一類東西放在何處。對囤積者來說,當物品很多時找東西就非常困難。
有的人只囤積垃圾或沒有任何價值的東西,但大部分囤積者幾乎保存一切物品。通常包括買了但沒有拆開原來的包裝的東西。最常見的是衣服和報紙。其他常見的物品包括收納箱、垃圾郵件、書籍和工藝品。
最常見的囤積動機是避免浪費可能還會用到的東西,其次是擔心失去重要的信息,這些人即使知道在圖書館或網上能找到相關信息,也無法丟掉過期的報紙。第三種動機是因為物品有感情意義,跟重要的人物、地點或事件有關。最後,有些人囤積物品是因為欣賞那些物品的審美吸引力,它們的外形、顏色和質地。
對於囤積症,強迫收拾不管用,他們很快就會重新堆滿一屋子東西,突然失去一些物品會引起狂怒和焦慮。他們建議的治療方法是勵志小組和各種認知治療,不過療效也沒有保證。
如果你也患有拖延症或者囤積症,不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請添加簡愛導師/信:,在線諮詢情感問題。
評論列表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可以幫助複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