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包括身體的健康狀態以及心態的健康成長,關注心態健康很多時候都被大家所忽略了,今天簡愛小編與你一起探討健康心態學,希望大家能多注重一下自己的心靈成長。
一、健康心態學
健康心態學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一個基礎學科。主張運用心態學和健康促進的手段,維護和增進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對社會生活的適應及改造能力。關注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這是一個不能停止的過程。
心態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態素質好。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心態健康的發展影響甚大。心態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而健康心態學是運用心態學知識和技術探討和解決有關保持或促進人類健康、預防和治療軀體疾病的心態學分支。它主要研究心態學在矯正影響人類健康或導致疾病的某些不良行為,尤其是在預防不良行為與各種疾病發生中所應發揮的特殊功能;
心態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態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態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與心態健康相對應的是心態亞健康以及心態病態。
二、關注心態健康狀況
心態健康,是現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了解掌握和關注心態健康的定義對於增強與維護人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其中大學生心態健康已經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些大學生因心態問題休學、退學的不斷增多,自殺、兇殺等一些反常或惡性事件不時發生。
心態學家將大學生心態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評論列表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求助
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