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生事,成語,製造謠言,挑起事端。作謂語、賓語;含貶義出自:《莊子·盜跖》:「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
一、造謠生事解釋
1、成語簡介
詞 目:造謠生事 使用頻率 常用
發 音: zào yáo shēng shì
造謠生事解釋: 製造謠言,挑起事端。
(造謠生事觸犯法律困惑加導師/信,一對一免費分析)
2、成語辨析
近義詞 :蜚短流長、含血噴人、造謠中傷、無中生有、道聽途說、信口雌黃、捕風捉影
反義詞 :歌功頌德、鐵證如山、確鑿無疑
3、成語用法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4、成語出處
出處:《莊子·盜跖》:「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
5、成語示例
示例:有許多言論是荒唐無知、捕風捉影、造謠生事。(郭小川《沉重的教訓》)
二、造謠生事觸犯法律
造謠生事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造謠生事觸犯法律是要判刑或進行管制。
侮辱誹謗是親告罪,你可以收集證據,諸如證人證言,錄音錄像等,去法院起訴,如果情節嚴重,可判誹謗罪。
我國法律沒有規定污衊罪名,侮辱誹謗情況比較嚴重,可能構成誹謗罪。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根據我國刑法第246條的規定,行為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應當立案。誹謗罪是情節犯,行為人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構成誹謗罪,予以立案追究。犯誹謗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熱門文章推薦:
情緒與壓力管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何消除緊張情緒?
消除焦慮:如何治療焦慮症?
評論列表
有時侯自己陷進去出不了只能找專業的人士幫忙,我覺得挺不錯的,推薦!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