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頭一次聽說欲蓋彌彰時,相信很多人都會想知道欲蓋彌彰是什麼意思,所以欲蓋彌彰什麼意思呢,且聽我慢慢說來。
一、成語解析
欲蓋彌彰:漢語成語,釋義指想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反而更明顯地暴露出來。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二、典故
春秋時,魯昭公三十一年的冬天 ,邾國大夫黑肱,背離邾國而投靠魯國 ,他的封地濫隨之而併入魯國 的版圖。孔子 所著的《春秋 》,在《昭公三十一年》中,記下了這段歷史:「冬,黑肱以濫來奔。」
(加/信,一對一免費分析情感問題)
意思是春秋時代,邾國的大夫黑肱,悄悄的將濫邑送給了魯國,希望魯國能給予他政治上的庇護。魯國答應了,便在史冊上將黑肱投奔魯國的事,直接用邾黑肱的名義記載了下來。魯國的正人君子看到了,就批評說:「一個人應該好好保護自己的名字,不要使它受到污辱,叛國者,罪狀永遠出現在歷史上,成為不義之人,萬世萬代都無法磨滅……有人想求名,但史冊卻不寫他的名字;有人想隱藏自己的名字,史冊反而將他的名字大書特書一番……。」《春秋》的文筆,過去一般文人都認為它是最簡練的,敘事和評論、貶責和褒揚,措詞用句,都很嚴謹而恰合分寸。《左傳》闡述《春秋》說:黑肱並非高貴人物,按《春秋》的編寫原則,本可不必記載,更不必寫出名字。但是因為國土有變動,那就是重大的事件,不能不記上一筆了。《左傳》還發表議論道:「這樣看來,一個以封地叛國的人,即使他不是大人物,也會因此而出名,而且會因此而使他的叛國罪名永遠無法掩蓋,是故君子動則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彰(有的人要想得個美名而無法得到,有的人得了惡名要想掩蓋也掩蓋不了),懲不義也。」現在大家該知道欲蓋彌彰是什麼意思了。
三、延伸
如果大家有足夠興趣呢,在網上搜索會出現下面這句話:欲蓋彌彰,善惡自有真相。那麼這欲蓋彌彰善惡自有真相什麼意思,其實願意都是差不多的,也是指想要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暴露得更加明顯,善惡有真相,不必去掩蓋什麼。
四、總結
這個成語和故事是勸人不要做出違背良心的事來,否則,即使是事後想掩飾,終究不能遮天,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必將為人所唾棄。所以,好好的愛惜自己的名字,不要讓它受到半點的污漬,這正是我們做人應有的道理啊!然後呢以後要是有人問你們欲蓋彌彰什麼意思,大家要回答得出來,再來別人問到欲蓋彌彰善惡自有真相什麼意思你也可以從容應對。文學的知識博大,我們還是要多學習。
熱門文章推薦:
精神緊張 精神焦慮症的自救
開會發言緊張怎麼辦 4招克服緊張
控制情緒: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
評論列表
情感方面有問題,真的是要找專業的諮詢機構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