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與形式是美國符號論美學家蘇珊·朗格的作品,這是一本符號主義美學中極有影響的著作,現實生活中有情感陪護,或許感情生活原本就是藝術,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書中情感生活的內涵。
一、情感與形式
情感與形式,作者是美國符號論美學家,E·卡西爾的門徒是蘇珊·朗格(1895—1982)。這是一本符號主義美學中極有影響的著作,它對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詩歌、戲劇、電影等各類藝術進行了全面的考察。
蘇珊·朗格 先後獲哲學、文學博士,以後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任教。主要著作有《哲學新解》(1942)、《符號邏輯導論》(1953)、《情感與形式》(1953)、《藝術問題》(1957)、《哲學隨筆》(1962)、《心靈:論人類情感》(1967)等。
她系統地發揮了卡西爾的符號論,使符號論美學自成一派。她吸收了邏輯實證主義者I·A·瑞查茲的語言方法,進一步把符號區分為推理的符號即語言符號,和表象的符號即非語言的符號。並進一步發展了非語言的符號論——把藝術視為具有表象形式的獨立符號,即表現情感意義的符號。她繼承了卡西爾的觀點,反對科林伍德的表現說。
《情感與形式》運用藝術史、文學史中的豐富材料,並結合心態學、社會學,對藝術的本質作了深刻的揭示,得出了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的創造的結論。與此同時它還對西方美學史上諸多有影響的美學理論進行了分析和評論。
二、情感生活離不開藝術
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的創造,這是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中得出的結論,或許感情生活本身就是一場藝術,情感生活符號之間衍生藝術。
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面對工作與生活的壓力,累的喘不過氣來,所以往往把生活即是藝術這一道理拋之腦後,這也是為什麼社會上回衍生出情感陪護這一職業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情感陪護包含二層意思。一是高素質高學歷的男性或女性以聊天、喝酒、唱歌、購物、遊山玩水等方式緩解異性的精神壓力或者引導安慰異性心靈空虛歸屬的職業。二是青年女性或男性色情服務異性對象的新職業代名。
情感陪護內容主要有: 陪聊、陪唱、陪喝、陪逛、陪泳、陪游、陪赴宴、陪度假等等,陪護方式以見面為主,也有不見面的。比如通過聲訊電話,網聊。
情感陪護的需求者一般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素質較高的中年人,為數不多的一些老年人和青年人。因為感情生活(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等等)的空缺,他們需要有人來與自己產生情感上的交流,排解生活的機寂寞與壓力。
所以簡愛小編才會說生活離不開藝術,當你學會把生活和藝術相融合的時候,我想即使一個人,你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充滿色彩的。
評論列表
情感分析的比較透徹,男女朋友們可以多學習學習
可以幫助複合嗎?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