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焦慮症的兒童通常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有部分逃避或依戀行為,而造成兒童焦慮心態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與父母突然分離、不幸事故等等,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兒童焦慮症與其分離焦慮。
一、兒童焦慮症的表現
焦慮症的主要表現是焦慮情緒、不安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不同年齡的患兒表現各異。幼兒表現為哭鬧、煩躁。學齡前兒童可表現為惶恐不安、不願離開父母、哭泣、輾轉不寧,可伴食欲不振、嘔吐、睡眠障礙及尿床等。
學齡兒童則上課思想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不願與同學及老師交往,或由於焦慮、煩躁情緒與同學發生衝突,繼而拒絕上學、離家出走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興奮症狀為主,如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出汗、頭痛、噁心、嘔吐、腹痛、口乾、四肢發冷、尿頻、失眠、多夢等。
根據起病形式、兒童焦慮症臨床特點和病程臨床上可分為驚恐發作與廣泛性焦慮症。驚恐發作為急性焦慮發作,發作時間短,表現為突然出現強烈的緊張、恐懼、煩躁不安,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廣泛性焦慮症為廣泛持久性焦慮,焦慮程度較輕,但持續時間長,患兒上課緊張、怕被老師提問、怕成績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表現。
兒童焦慮症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發病前可能有過急性驚嚇史,如與父母突然分離、親人病故、不幸事故等,以下簡愛小編跟你一起探討兒童的分離焦慮。
二、兒童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嬰幼兒焦慮症的一種類型,多發病於學齡前期。一般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即嬰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
嬰兒的分離焦慮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分離焦慮的出現,與孩子的不安全感有關。
評論列表
專業的情感服務機構真的不錯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可以幫助複合嗎?
老師,可以諮詢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