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夸一個人的時候或者在訓人的時候總是說到矜持,矜持是什麼意思呢?這個詞其實是從古代而來的,到了今天也有了其他意義,古代對矜持的解釋是什麼呢?
矜持是什麼意思?一詞本指「手持儀仗矛」,古代實例如《春秋》記載的接見孔子時越王勾踐「(手)杖屈盧之矛」。勾踐手持的矛就是「儀仗矛」,也就是「矜」。「儀仗矛在手」就是「矜被持」。
「儀仗矛」相當於今日軍隊禮賓軍官的手槍,它用來表示自信(自身安全有保證),也表示對賓客重視(即表示這矛或槍也隨時準備用於保衛貴客安全)。
如今,這一詞經常用於形容社交場合中女性的態度自信,舉止則尺寸分明,與男人保持着安全距離,表示她不是那種不懷好意的男人可以隨便搞小動作揩油占便宜的弱小女性。
一、古文中對矜持的解釋
1、竭力保持莊重。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壻,咸自衿持。」
清李漁《閒情偶寄·聲容·習技》:「不知婦人登塲,定有一種衿持之態。自視為之,人視則為造作矣。」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瑤美人嬌羞嫁痴郎 長歌門喜得矜持女。」
2、自鳴得意;自負。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天才鈍拙,而家世殷厚,雅自之,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
金王若虛《文辨二》:「 退之《行難篇》言取士不當求備,蓋言常理無甚高論,而自以為 孟子不如,其矜之持亦甚矣。」
明柯潛《<歸田詩話>序》:「老而彌篤,非尋常淺學輒矜之持其所有者為可及也。」
3、約束。
南朝 宋 鮑照《答客》詩:「愛賞好偏越,放縱少矜持。」
明 馮夢龍《掛枝兒·從良》:「鐵心腸一逕自從良了去,做偏房,受多少。」
葉紫《星》第二章:「她很能夠矜持她自己。她可以排除邪惡的人們的誘惑,她可以抑制自家的奔放的感情。」
4、拘泥;拘謹。
明 胡應麟《詩藪·宋》:「矜且持於句格,則面目可憎;架疊於篇章,則神韻都絕。」
《恨海》第九回:「自己不該過於矜持,叫他不肯同坐一車,以致失散。」
魯迅《三閒集·柔石作<二月>小引》:「他極想有為,懷着熱愛,而有所顧惜,過於矜持,終於連安住幾年之處,也不可得。」
5、恪守;守正。
郭沫若《塔·萬引》:「我矜持了半生的道義不是完全破產了嗎?」
評論列表
挽回一段感情就是挽救一個家庭。
發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麼辦呢?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麼?
如果發信息不回,怎麼辦?